青春领航振兴加速——90后彝族女支书打造民族团结智慧村
青春领航振兴加速——90后彝族女支书打造民族团结智慧村
青春领航振兴加速——90后彝族女支书打造民族团结智慧村在黔西北大山深处,一位90后彝族(yízú)女支书带领多民族村庄(cūnzhuāng)实现华丽蝶变。出生于1994年的李倩(lǐqiàn),自2021年全票当选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小坡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(cūnwěihuì)主任以来,带领少数民族村寨闯出“非遗+电商”的振兴新路。
这位(zhèwèi)年轻“双肩挑”女干部用汉彝双语架起党群连心桥,以高山(gāoshān)茶田织就富民产业链,让苗绣银饰乘着电商东风出山入城,更以数字化(shùzìhuà)手段重塑乡村治理模式,成功摘下“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”金字招牌,为民族地区(dìqū)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。
返乡担重任 夯实(hāngshí)组织建设
2021年(nián),因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小坡村力量欠缺,正在省外工作的李倩,在接到乡人民政府电话函询后,她(tā)没有丝毫犹豫:“既然(jìrán)组织信任她,家乡也需要有人带动发展,恰好自己拥有一腔(yīqiāng)为家乡做好事、做实事,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,我便来到(láidào)了小坡村,作为村主任助理协助村支两委工作。”
2023年5月,因黄泥乡小坡村原支部书记辞职,李倩作为最佳候选人(hòuxuǎnrén),也不假思索接下了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重任,全面负责小坡村支两委工作。针对“两委”班子缺失问题,她主动推动(tuīdòng)完成支部书记届中补选,动员(dòngyuán)本村2名(míng)大学毕业生以主任助理身份参与到全村事务中,进一步壮大村工作队伍力量。同时(tóngshí),持续抓好党员培养,发展预备党员1名、积极分子1名,认真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议、支部党员大会(dǎngyuándàhuì)等30余次,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在持续接受学习(xuéxí)教育中统一思想、统一行动。2023年10月,小坡村党支部通过成功通过“软弱涣散(ruǎnruòhuànsàn)党组织”整顿验收。
创新兴产业 激活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
摸底调研(diàoyán),找准(zhǎozhǔn)合适产业带动群众增收(zēngshōu)致富。为进一步改变全村无集体产业,群众收入算不上(suànbùshàng)来的窘境,她团结带领村支两委班子,大力开展群众走访和摸底调研,倾听群众意见,认真谋划推动腊肉产业发展。
初到小坡村(xiǎopōcūn),村里的现状(xiànzhuàng)让徐延文心里直发愁——林地多耕地少,土地还破碎,发展规模化农业很困难。
经过走访,徐延文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,村里还有个熏(xūn)腊肉的(de)小作坊,不过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,没有申请商标,生产的腊味只能进入菜市场这样的低端(dīduān)市场,销量很有限。
申报(shēnbào)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00余万元,建成标准化腊肉工厂500余平方米,积极推动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(xǔkězhèng)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(děng)必要证件,做到持证经营、规范经营。
2024年10月,黄泥乡小坡村(cūn)集体领办的腊百里食品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成功申领食品生产(shēngchǎn)许可证,成为全区首家证照齐全的腊肉产销企业。注册“腊百里”商标,启用“源于生态、贵于品质(pǐnzhì)”口号,全新设计包装盒,“腊百里”腊肉品牌体系逐渐形成;通过订单养猪(yǎngzhū)方式,建立起群众负责养猪,合作社统一(tǒngyī)加工、统一销售(xiāoshòu)的产业链条;推动自营自媒体账号3个,明确专门人员聚焦(jùjiāo)企业食堂(shítáng)、餐馆、旅游商品购物店、商超等开展业务拓展,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渠道。2022年以来,累计产销腊肉2万余斤,带动了40余户群众增收,为村集体创收近10万余元。
“接下来,小坡村(xiǎopōcūn)‘两委’及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发扬团结一致、合力攻坚精神,立足乡村振兴工作职责和实际,在推动腊肉标准化生产、线上线下协同销售方面持续努力,高标准严控质量关、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(qúdào),着力把(bǎ)腊肉产业(chǎnyè)做大做优做(yōuzuò)强。”小坡村党支部书记李倩说。
聚力惠民生 共建和谐(héxié)乡村
“用心用情(yòngqíng),解决民生(mínshēng)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。”李倩深知,民生无小事,服务好群众,补齐群众生产生活短板,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争取广大(guǎngdà)村民支持和认同的重要砝码。
针对供水(gōngshuǐ)保障有短板问题,她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四处汇报,积极争取(jījízhēngqǔ)各级各部门政策支持,完成10000余米供水管网铺装,解决了4个村民组200余户600余人季节性缺水问题。针对人居环境欠佳现象,全面落实“厕所(cèsuǒ)革命”政策,落实补助金36000元(yuán),动员16户无卫生厕所群众改造或新建(jiàn)三格式卫生厕所,彻底改变“板板厕所”面貌;结合(jiéhé)部分家庭不够住(zhù)或不安全问题,落实宅基地申请、建房施工监管等措施,指导14户群众建好新房、住进新家。
另外,引导20余名(yúmíng)外出务工脱贫(tuōpín)劳动力申领一次性交通务工补贴、30余户脱贫户申领种植养殖补贴、199名在校学生申领教育资助。小坡村支两委的作风(zuòfēng)作为被村民们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打心里认可在李倩(lǐqiàn)带领下的新一届村支两委为民服务本质,发自内心支持村里的工作,主动改掉原来(yuánlái)的一些不良习惯。
“用真用诚,主动为群众调解大小矛盾促进和谐发展氛围。”李倩为创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,着力以“讲文明、促和谐”为抓手,不断维护全村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,带领村支(cūnzhī)两委通过全面推进红白理事会、村规民约(cūnguīmínyuē)等(děng)方式开展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(chénguīlòuxí)。
与此同时,李倩认真开展(kāizhǎn)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和矛盾(máodùn)纠纷排查,建立矛盾纠纷台账,整合全村力量抓好调解,切实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。2024年以来,开展法治宣讲30余场次,走访农户1000余户次,发现各类矛盾纠纷10起(qǐ),成功调处9起,正在(zhèngzài)调处1起,全村文明和谐氛围正在形成,荣获全省(quánshěng)法治文明示范村称号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云开(zhāngyúnkāi)
在黔西北大山深处,一位90后彝族(yízú)女支书带领多民族村庄(cūnzhuāng)实现华丽蝶变。出生于1994年的李倩(lǐqiàn),自2021年全票当选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小坡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(cūnwěihuì)主任以来,带领少数民族村寨闯出“非遗+电商”的振兴新路。
这位(zhèwèi)年轻“双肩挑”女干部用汉彝双语架起党群连心桥,以高山(gāoshān)茶田织就富民产业链,让苗绣银饰乘着电商东风出山入城,更以数字化(shùzìhuà)手段重塑乡村治理模式,成功摘下“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”金字招牌,为民族地区(dìqū)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。
返乡担重任 夯实(hāngshí)组织建设
2021年(nián),因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小坡村力量欠缺,正在省外工作的李倩,在接到乡人民政府电话函询后,她(tā)没有丝毫犹豫:“既然(jìrán)组织信任她,家乡也需要有人带动发展,恰好自己拥有一腔(yīqiāng)为家乡做好事、做实事,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,我便来到(láidào)了小坡村,作为村主任助理协助村支两委工作。”
2023年5月,因黄泥乡小坡村原支部书记辞职,李倩作为最佳候选人(hòuxuǎnrén),也不假思索接下了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重任,全面负责小坡村支两委工作。针对“两委”班子缺失问题,她主动推动(tuīdòng)完成支部书记届中补选,动员(dòngyuán)本村2名(míng)大学毕业生以主任助理身份参与到全村事务中,进一步壮大村工作队伍力量。同时(tóngshí),持续抓好党员培养,发展预备党员1名、积极分子1名,认真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议、支部党员大会(dǎngyuándàhuì)等30余次,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在持续接受学习(xuéxí)教育中统一思想、统一行动。2023年10月,小坡村党支部通过成功通过“软弱涣散(ruǎnruòhuànsàn)党组织”整顿验收。
创新兴产业 激活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
摸底调研(diàoyán),找准(zhǎozhǔn)合适产业带动群众增收(zēngshōu)致富。为进一步改变全村无集体产业,群众收入算不上(suànbùshàng)来的窘境,她团结带领村支两委班子,大力开展群众走访和摸底调研,倾听群众意见,认真谋划推动腊肉产业发展。
初到小坡村(xiǎopōcūn),村里的现状(xiànzhuàng)让徐延文心里直发愁——林地多耕地少,土地还破碎,发展规模化农业很困难。
经过走访,徐延文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,村里还有个熏(xūn)腊肉的(de)小作坊,不过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,没有申请商标,生产的腊味只能进入菜市场这样的低端(dīduān)市场,销量很有限。
申报(shēnbào)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00余万元,建成标准化腊肉工厂500余平方米,积极推动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(xǔkězhèng)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(děng)必要证件,做到持证经营、规范经营。
2024年10月,黄泥乡小坡村(cūn)集体领办的腊百里食品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成功申领食品生产(shēngchǎn)许可证,成为全区首家证照齐全的腊肉产销企业。注册“腊百里”商标,启用“源于生态、贵于品质(pǐnzhì)”口号,全新设计包装盒,“腊百里”腊肉品牌体系逐渐形成;通过订单养猪(yǎngzhū)方式,建立起群众负责养猪,合作社统一(tǒngyī)加工、统一销售(xiāoshòu)的产业链条;推动自营自媒体账号3个,明确专门人员聚焦(jùjiāo)企业食堂(shítáng)、餐馆、旅游商品购物店、商超等开展业务拓展,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渠道。2022年以来,累计产销腊肉2万余斤,带动了40余户群众增收,为村集体创收近10万余元。
“接下来,小坡村(xiǎopōcūn)‘两委’及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发扬团结一致、合力攻坚精神,立足乡村振兴工作职责和实际,在推动腊肉标准化生产、线上线下协同销售方面持续努力,高标准严控质量关、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(qúdào),着力把(bǎ)腊肉产业(chǎnyè)做大做优做(yōuzuò)强。”小坡村党支部书记李倩说。
聚力惠民生 共建和谐(héxié)乡村
“用心用情(yòngqíng),解决民生(mínshēng)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。”李倩深知,民生无小事,服务好群众,补齐群众生产生活短板,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争取广大(guǎngdà)村民支持和认同的重要砝码。
针对供水(gōngshuǐ)保障有短板问题,她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四处汇报,积极争取(jījízhēngqǔ)各级各部门政策支持,完成10000余米供水管网铺装,解决了4个村民组200余户600余人季节性缺水问题。针对人居环境欠佳现象,全面落实“厕所(cèsuǒ)革命”政策,落实补助金36000元(yuán),动员16户无卫生厕所群众改造或新建(jiàn)三格式卫生厕所,彻底改变“板板厕所”面貌;结合(jiéhé)部分家庭不够住(zhù)或不安全问题,落实宅基地申请、建房施工监管等措施,指导14户群众建好新房、住进新家。
另外,引导20余名(yúmíng)外出务工脱贫(tuōpín)劳动力申领一次性交通务工补贴、30余户脱贫户申领种植养殖补贴、199名在校学生申领教育资助。小坡村支两委的作风(zuòfēng)作为被村民们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打心里认可在李倩(lǐqiàn)带领下的新一届村支两委为民服务本质,发自内心支持村里的工作,主动改掉原来(yuánlái)的一些不良习惯。
“用真用诚,主动为群众调解大小矛盾促进和谐发展氛围。”李倩为创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,着力以“讲文明、促和谐”为抓手,不断维护全村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,带领村支(cūnzhī)两委通过全面推进红白理事会、村规民约(cūnguīmínyuē)等(děng)方式开展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(chénguīlòuxí)。
与此同时,李倩认真开展(kāizhǎn)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和矛盾(máodùn)纠纷排查,建立矛盾纠纷台账,整合全村力量抓好调解,切实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。2024年以来,开展法治宣讲30余场次,走访农户1000余户次,发现各类矛盾纠纷10起(qǐ),成功调处9起,正在(zhèngzài)调处1起,全村文明和谐氛围正在形成,荣获全省(quánshěng)法治文明示范村称号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云开(zhāngyúnkāi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